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|供水超2.88亿立方米!陕西的“南水北调”为关中“解渴”
编者按: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(中国网)、陕西省水利厅、陕西省国资委、甘肃省生态环境厅、甘肃省水利厅主办,渭南市委宣传部、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、丝路文明网承办,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“渭水泱泱大潮滂滂”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,7月28日至8月5日,陆续走进陕西省渭南市、咸阳市、西安市、宝鸡市,以及甘肃省天水市、定西市,集中宣传展示陕甘两地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高标准生态建设、协同推进渭河流域生态治理与品质提升、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炎炎夏日,在引汉济渭工程黄池沟配水枢纽之巅,天空澄澈如洗,四周青山绵延,山间池水波光潋滟。
长期以来,陕西水资源“夏汛冬枯、北缺南丰”,时空分布极不均衡。特别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关中、陕北区域,缺水问题尤为突出。基于此,从2003年开始,引汉济渭工程提上日程。2015年,引汉济渭工程开工。
入选“共和国印记”见证物的引汉济渭工程,连通陕南、关中两大区域,“握手”长江、黄河两大流域,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影响最深远的民生水利工程,被称为陕西的“南水北调”。同时,引汉济渭也是陕西省贯彻“四水四定”原则的具体行动、陕西省水网的骨架工程和关键动脉,将重塑陕西水资源格局。
据陕西水务发展引汉济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魏溪介绍,引汉济渭一期工程主要为调水工程,分为黄金峡水利枢纽、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。目前,一期工程基本竣工,供水、发电、防洪、生态等效益日益凸显。二期输配水工程由黄池沟配水枢纽、南干线、北干线组成。
作为引汉济渭二期工程重要组成的黄池沟配水枢纽,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,紧邻黑河金盆水库东侧,是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与输配水网络的重要衔接节点。同属二期工程的南干线、北干线,正全力推进。它们将成为引汉济渭工程的“引水人”和“左膀右臂”,为关中城市“解渴”。
陕西水务发展引汉济渭公司秦岭分公司经理李金霖表示,作为引汉济渭“引水人”的黄池沟配水枢纽,于2023年6月投入验收,其后开始承担引汉济渭先期配水任务。枢纽容积为2.2万立方米,以“一池两进三出”,灵活调配水资源。
“‘一池’指的是长105米、宽35米的分水池。‘两进’中的‘一进’为秦岭输水隧洞,‘二进’为连通黑河金盆水库的黑河连接洞。‘三出’中的‘一出’为南干线,‘二出’为北干线,‘三出’为连接黑河供水工程的连通洞。”李金霖说。
魏溪介绍,到今年7月底,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设总量完成过半。
南干线主洞施工陆续贯通。其中主洞开挖支护49.08km,占总长度的54.3%;管道安装6.17km,占总长度的89.9%;浐河渡槽飞鸟拱施工完毕,完成总任务的63%。北干线建设接近尾声,全力冲刺年底全线贯通。其中主洞开挖支护33.70km,占总长度的97.3%;主管道安装49.93km(桩号),占总长度94.8%;渭河管桥、泾河管桥主桥合拢,正在开展桥面及管道安装等作业。
“在二期工程建设中,我们紧盯北干线年底贯通、南干线2026年底建成目标不动摇,联合二期工程建设专班和北干线贯通专班共同发力,建立‘纵向贯通、横向联动、上下协同’的跨部门协作机制,破除穿越引石过渭、宝鸡峡干渠等堵点难点问题。”魏溪介绍,“我们还开展劳动竞赛,用活奖励机制,推动隧洞开挖单月进尺突破4公里,实现进度翻倍。”
与此同时,该公司加强技术攻坚,召开院士专家咨询会,优化施工方案,解决少陵塬隧洞盾构掘进难题,突破黄午隧洞软岩段突泥涌水、支护结构变形及衬砌开裂等技术难题,确保工程稳步推进。
2023年7月,引汉济渭实现向西安先期供水以来,已累计向西安供水超2.88亿立方米。今年陕西春夏遭遇干旱,引汉济渭发挥“止渴”功能,调水1.2亿立方米,在关中区域抗旱保供中“起到了压舱石”作用。
陕西水务发展引汉济渭公司渭北分公司经理杨诚介绍,建成后的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,长达413公里的配水线路,将分布于渭河两岸,直接供水对象包括西安、咸阳、渭南、杨凌4个重点城市和周至、鄠邑等11个中小城市,西咸新区的5个新城,以及西安渭北工业园区,受益人口将达1411万人。
与此同时,引汉济渭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,前置审批要件全部办结。工程全部建成后,年调水将达到15亿立方米。
目前,引汉济渭正在优化陕西水资源配置,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与西安都市圈蓬勃发展,并将推动区域水权置换,增加渭河进入黄河的水量,为延安、榆林调引黄河水置换更多指标。
【责任编辑:王琦】
(原标题: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|供水超2.88亿立方米!陕西的“南水北调”为关中“解渴”)

